驻村书记的乡村振兴答卷: 从土鸡到枇杷林里的坚守

2025-07-16 131
分享到:

2024年7月底,我校开放教育处杜金妮老师受学校推荐、市委选派到三台县芦溪镇鹤林村担任第一书记。近一年来,她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,用实干书写驻村故事。

土鸡土蛋里的“第一课”

初到鹤林村,杜金妮老师琢磨着帮大伙儿多挣点钱,于是便将目光投向村民增收的“土鸡和土鸡蛋”。农村的土鸡力气大、脑瓜子灵,常常要手忙脚乱地追赶,从事了十多年教师工作的她,第一次挽起袖子钻进鸡圈,和“机灵”的土鸡“斗智斗勇”。有害怕、有紧张、有不习惯,但手心里热乎乎的鸡翅膀、村民用鸡蛋换成收入后满意的笑容,成了她扎根农村的第一个注脚。

图片1.png

1:杜金妮老师在抓鸡

爱心物资中的“被需要”

面对村里的失独家庭和困难家庭,杜老师发动身边朋友、同事进行爱心募捐,并对收集好的物品筛选、清洗、消毒。当精心准备好的二手衣物送到村民手中时,王大娘紧抱着新鞋念叨“过年就穿它”,小敬奶奶一边收好现在并不合适的卫衣,一边说道:“等孙子长大再穿”。这些细节让她动容,一件衣服、一双鞋,承载的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珍视,更让她体会到了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上“被需要”的力量。

图片2.png

2:杜金妮老师为村民送去“新”鞋

    枇杷林中的“翻身仗”
    鹤林村有一千多亩枇杷林,过去因销路有限,每年有一半果子都烂在地里。面对村里千亩枇杷滞销的难题,她带领村民闯出“短视频+直播”的新销路。枇杷应季期短,那段日子,她和村民争分夺秒,天天泡在林子里拍视频、做直播,半个月就卖了几千斤。更让她触动的是,面对尾果订单,村民坚决拒绝:“品质差了会砸招牌!”这份对品质的坚守,让她看到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。

图片3.png

3:杜金妮老师在枇杷园

如今,她的裤脚常沾泥土,额头总挂汗珠,却笑着说:“村民的笑容和田野的生机,是治愈疲惫的良药。”从高校教师到驻村书记,她将自己比作“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块砖”,在鹤林村的鸡鸣枇杷香中,找到了生命里“最滚烫的馈赠”。